历史文化
钟祥,是楚文化发祥地之一,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,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2700多年。春秋战国时期,钟祥为楚别邑,称郊郢,系楚国陪都。战国后期为楚国都城。西汉初年,设郢县,属南郡,钟祥设县自此开始。三国时吴置牙门戍筑城,名为石城,现在还存有部分石城遗址。自西晋至清末明初1600多年间,钟祥一直为历代郡、州、府治所。

因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,御赐县名为“钟祥”,取“祥瑞钟聚”之意。明嘉靖十年(公元1531年),嘉靖皇帝升安陆州为承天府,是当时全国三大直辖府(顺天府——今北京、应天府——今南京、承天府——今钟祥)之一,盛极一时,曾是江汉、湖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。清顺治二年(公元1646年),改承天府为安陆府,仍治郢中。


莫愁女塑像

1938年1月,鄂中特委派刘慈恺带领袁立(女)、刘克理等共产党员到钟祥县建立农村合作事业办事处。地址在县城中果园王采繁家中。这是抗战时期中共在钟祥领导抗日救亡的机关。刘慈恺任主任指导员。3月,共产党领导的农村合作事业办事处与县长段远谋商妥,在县城大井湾举办合作事业讲习会和干部训练班,以培训合作事业基层人员名义,培训抗日骨干近百名。

1939年3月1日,3架日机空袭县城,炸毁民房20余栋,炸死居民9人,伤1人。3月3日,日本侵略军自京山西南猛扑钟祥。3月5日(农历正月十五),县城沦陷。日军进城,于奸掳烧杀之余,随即网罗少数民族败类组织"安陆治安维持总会"。


1947年12月23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独立旅攻破钟祥县城,设立钟北县爱国民主政府。次年2月,钟祥县城复遭国民党军队占领。6月22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收复钟祥,撤销钟北县爱国民主政府,随后又设立了荆钟宜县爱国民主政府、荆钟县爱国民主政府。1949年7月,成立钟祥县人民政府,寇瑜任县长。县名仍为钟祥,治郢中。

1992年5月,国务院批准钟祥撤县设市。现辖2个省级开发区,17个乡镇(办事处),3个国营农、牧场,3座大型水库,508个行政村,20个居委会。

悠久的历史,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楚文化,造就了楚辞文学家宋玉、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等一批在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。郢中城内有文风塔、元佑宫、阳春台和白雪楼等古迹。这里是楚辞文学家宋玉、楚格外艺术家莫愁女、明嘉靖皇帝的故乡,是高雅名曲“阳春白雪”的诞生地,历代文人墨客如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都在此留有墨迹。先有楚文化遗址19处,历代建筑群38处。

明嘉靖皇帝曾发迹于钟祥,境内文物众多,世界文化遗产地明显陵构筑了中国最大的单体帝陵——显陵和气势恢宏的明代建筑群。显陵,原名献陵,是明嘉靖皇帝的生父朱佑杭、生母蒋氏的合葬墓,是中国中南六省唯一的一座明代帝陵。